《数说保观》:2025年7月全国保险保费收入数据解读
各位“一统保险网”的朋友们,我是观数君。
欢迎来到本期的《数说保观》。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营销话术,不推荐具体产品,我们只做一件事——让冰冷的数据,讲述保险行业最真实的温度与趋势。
本文将聚焦于一份最新的行业数据表,尝试从宏观和结构两个层面,解读2025年7月全国保险市场的格局与脉动。
《数说保观》:2025年7月全国保险保费收入数据解读
【数据摘要】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7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全国范围内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085亿元。从结构上看,寿险业务以25761亿元的规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过六成。从地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省份依然是保费贡献的主力军,其中江苏省和广东省两地的保费收入合计已超过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区域集中效应显著。
宏观数据概览:市场基本盘稳定
首先,我们来看全国层面的整体数据。截至2025年7月,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四大险种结构如下:
险种分类 | 保费收入 (亿元) | 占全国总保费比重 |
财产险 | 8883 | 21.1% |
寿险 | 25761 | 61.2% |
意外险 | 581 | 1.4% |
健康险 | 6861 | 16.3% |
合计 | 42085 | 100% |
数据显示,寿险业务作为市场的“压舱石”,贡献了超过六成的保费,这反映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具备长期储蓄与保障功能的寿险产品依然是居民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核心选择。同时,健康险以16.3%的占比位居第三,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结构性拆解之一:地域格局“强者恒强”
保险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高度相关。从本次数据来看,地域间的“马太效应”依然十分明显。
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地区(已更正):
排名 | 地区 | 总保费收入 (亿元) | 占全国总保费比重 |
1 | 江苏 | 4201 | 9.98% |
2 | 广东 | 3857 | 9.16% |
3 | 山东 | 2674 | 6.35% |
4 | 浙江 | 2632 | 6.25% |
5 | 北京 | 2575 | 6.12% |
Top 5 合计 | 15939 | 37.87% |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仅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这五个省市的保费收入,就占据了全国总量的37.87%,超过三分之一。这清晰地表明,头部地区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尤其是江苏和广东,作为“4000亿俱乐部”的预备成员,其市场体量遥遥领先。北京作为政治与经济中心,其强大的金融属性和高净值人群密度,也使其保费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西部地区保费规模尚小,例如西藏地区总保费为44亿元,显示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区域差异和发展潜力。
结构性拆解之二:险种内部的区域特征
如果我们进一步下钻,观察不同险种在各地的分布,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特征。
健康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地区:
排名 | 地区 | 健康险保费 (亿元) |
1 | 广东 | 584 |
2 | 江苏 | 583 |
3 | 山东 | 486 |
4 | 北京 | 419 |
5 | 浙江 | 380 |
可以看到,健康险的保费分布格局与总保费高度一致,这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健康保障意识也越强,更愿意为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支付费用。
【观数君解读】 数据是行业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清晰的趋势与启示: 寿险基石地位稳固,居民长期规划需求强劲:超过60%的保费流向寿险,这表明在面对未来养老、子女教育等确定性支出时,公众依然信赖寿险的长期规划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构建家庭保障体系时,应将寿险作为地基。 区域发展不平衡,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头部省份贡献了巨额保费,但同时也意味着其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保险密度与深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既是行业的机遇,也提醒身处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关注当地的服务网络和机构覆盖情况。 健康险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总保费占比第三的险种,健康险的规模紧随财险之后,且与民生息息相关。可以预见,未来保险公司的竞争将更多地围绕健康险的产品创新、核保理赔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生态的构建展开。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将有更多样化、更优质的健康保障产品可供选择。